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 文
本试题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卷卡一并交回。
需要注意的地方:1.答卷前,考生先将我们的名字、准考证号码填写了解,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地区内。
2.答卷时请按需要用笔。
3.请根据题号顺序在答卷卡各题目的答卷地区内作答,超出答卷地区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上答卷无效。
4.作图可先用铅笔画出,确定后需要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维持卡面清洗,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收获,是由于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非常重要的原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完善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备很大最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其次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所有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收获,便是其汲取之博与渠道之正。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大家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与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赏析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所有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搜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第二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赏析,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一样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失与逃避。其不然者,则如灵均之怀沙自沉,乃完全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完善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所以天宝的乱离,在当时诗人中,唯杜甫反映者为独多,这正因杜甫独具一份担荷的力量,所以才能使大年代的血泪,都成为了他天才培育的浇灌,而使其有这样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些一份幽默与赏析的余裕。他一方面有极主观的深入的感情,一方面又有极客观的从容的观赏,如著名的《北征》诗,于饱写沿途之人烟萧瑟、所遇被伤、呻吟流血之余,却突然笔锋一转,竟而写起青云之开心,幽事之可悦,山果之红如丹砂,黑如点漆,而于归家后,又复于饥寒凛冽之中,大写其幼女晓妆一片娇痴之态。除此之外,杜甫虽终生过着艰苦的生活,而其诗体中却总是有“戏为”“戏赠”“戏作”等字样,凡此种种,都说明杜甫才性之完善,所以才能有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赏析,相反而相成的两方面的表现。这种复杂的综合,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又一证明。
(摘编自叶嘉莹《轮渡复七律直言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收获》)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剖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甫有一种难得的完善才性,能兼容感性与理性,对事物进行综合全方位的把握。
B.从杜甫论诗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都有正面评价。
C.杜甫的诗歌涵括范围很广泛,擅长以变化的笔触,表现社会生活和人情物态。
D.对于天宝年间的乱离,杜甫在诗中既有主观感情的投入,又有客观视角的关照。多情的投入,又有客观视角的观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有关剖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论证完善才性是杜甫获得集大成收获的要紧原因。
B.文章从体式风格和内容两方面,来论证杜甫诗歌创作的汲取之博与渠道之正。
C.文章在论证诗人对待悲苦的态度时,将杜甫和陶渊明、屈原等诗人作了对比。
D.文章论证了杜甫所以对年代苦难有担荷力量,是由于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
3.依据原文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甫之前的诗人,或以感性见长,或以理性见长,至杜甫方能二者兼备。
B.杜甫勇于尝试各种诗体,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在五言古诗上则作出改革。
C.对逃避、被击败与正面担荷这三种回话危机方法,作者在情感态度上同等看待。
D.杜甫诗歌震惊人心的力量,部分来自严肃与幽默之间、担荷与赏析之间的平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1、
武汉长江大桥的兴建,开辟了国内桥梁建设事业的新历史。中国工程职员数十年来在桥梁建设工程中作过很多努力,有过不少成续,钱塘江铁桥就是中国工程职员自己设计的。可是,大家从来没完全用我们的力量建设一座规模巨大的铁路桥梁。五十年前的黄河铁桥是由比利时包工的。其后的钱塘江铁桥的主要结构部分也是由德国、英国、丹麦三个“洋行”分别承包的,这就不可能使大家系统地积累我们的桥梁建设经验,没能组成我们的桥梁建设队伍,中国的桥梁建设事业也就长期停滞不前。武汉长江大桥的修建将改变国内桥梁建设事业的面貌。三年来,主持武汉长江大桥勘测设计工作的工程职员和地质职员,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得到国家大大力支持,又得到苏联专家的无私援助,既考虑了最经济地建设桥梁,又考虑了航运等有关部门对借助长江的需要,选择了最适当的线路和桥式,完成了这个伟大工程的初步设计。同时武汉长江大桥的全部工程还将用我们的材料由国内我们的人力来建设,因此,这个工程也将是国内一座最好的桥梁建设学校,将为国内培养出一批桥梁建设人才。
(摘自社论《努力修好武汉长江大桥》,《人民日报》1954年2月6日)
材料2、
港珠澳大桥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对于这座现在世世界上综合困难程度最大的跨海大桥而言,每项荣誉的背后,都是一组组沉甸甸数据的支撑,全长55公里,世界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长5.6公里,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海底隧道最深处距海平面46米,世界上埋进海床最深的沉管隧道;对接海底隧道的每一个沉管重约8万吨,世界最重的沉管;世界首创深插式钢圆筒迅速成岛技术,截至通车前夕,港珠澳大桥共完成项目革新工法31项、革新软件13项、革新装备31项,革新商品3项,申请专利454项,7项创世界之最,整体设计和重点技术全部自主研发。在这一大国重器的背后,不光有千千万万建设者的汗水,更有不少为其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的团队。现在,现在,中国的桥梁和高铁一样,已经成为中国走的世界的一张名片。而伴随这张名片一同递出的,是大家身为国人的自信心。
(摘自王忠耀等《港珠澳大桥背后的科技支撑》,《光明日报》2018年十月24日)
材料3、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以信息化为基础,运用云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等先技术,创造具备感知储存能力、学习判断能力的智能设施、智能控制系统等,扩展、延伸工程建设者的感知能力、预测能力、控制能力及作业能力,将机器智能与人类智慧紧密结合,形成人机一体化智能建造系统,使工程建设更为安全。智能建造平台由感知层、互联网层、数据层、应用支撑层及应用层组成。感知层是基础,借用卫星等多种技术方法,采集各类数据信息,类似人的双眼等感官;互联网层借助光纤通信网等技术,将感知层采集的各类数据信息传输至数据层,类似人体神经系统;数据层中存储着很多的数据信息资源,借用数据库、云存储等智能存储方法,达成信息资源的有效存储和共享;应用支撑层是运算中心,像大脑,达成数据融合,最后在应用层形成各种智能控制系统,辅助工程建设者进行决策。
(摘编自林鸣等《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探索与实践》)
4.下列对材料三有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剖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的社论沉雄庄重,激起读者奋发向上的爱国热情;材料二的报道用确凿事实和翔实数据凸显国内科技实力,唤起读者强烈的自豪感。
B.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虽然有苏联专家援助,但在建桥伊始就计划全部工程用国内我们的材料和人力,从而培养训练新中国我们的桥梁建设队伍。
C.港珠澳大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总体跨度和海底隧道、进海最深的沉管隧道、最重的隧道对接沉管,与首创的智能建造平台和深插式钢圆筒迅速成岛技术。
D.综合三个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大型桥梁工程摆脱了以往的落后面貌,数十年来的中国桥梁建设史,也反映了新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6.为何说今天的中国桥梁已经成为体现国人自信心的一张名片?请结合材料简要剖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小步舞 [法]莫泊桑
大灾大难不会使我悲伤,我亲眼目睹过战争,人类的残酷暴行令大家发出恐惧和愤怒的呐喊,但绝不会令大家像看到某些叫人感伤的小事那样背上起鸡皮疙瘩,有那样两三件事到今天明确地呈目前我眼前,它们像针扎似的,在我的内心深处留下又细又长的创伤,我就给你讲讲其中的一件吧。
那时我还年轻,有点多愁善感,不太喜欢喧闹。我最喜欢的享受之一,就是早上一个人一人在卢森堡公园的苗圃里散步。
这是一座好像让人遗忘的上个世纪的花园,一座像老妇人的温顺微笑一样依旧漂亮的花园,绿篱隔出一条条狭窄、规整的小径,看上去很幽静。在这迷人的小树林里,有一个角落完全被蜜蜂占据。他们的小窝坐落在木板上,朝着太阳大开顶针大的小门。走在小路上,随时都能看到嗡嗡叫的金黄色的蜜蜂,它们是这片和平地带真的的主人,清幽小径上真的的漫步者。
我不久就发现,常常到这里来的不止我一人,我有时也会迎面遇上一个小老头儿。
他穿一双带银扣的皮鞋、一条带遮门襟的短套裤和一件棕褐色的长礼服,戴一顶肠绒毛宽檐的怪诞的灰礼帽,想来是太古年代的古董。
他长得非常瘦,几乎是皮包骨头,;他爱做鬼脸,也常常微笑。他手里一直拿着一根金镶头的华丽的手杖,这手杖对他来讲肯定有着某种不同一般的纪念意义。
这老人起初让我感到怪怪的,后来却引起我莫大的兴趣。
一个早晨,他以为周围没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先是几个小步跳跃,继而行了个屈膝礼,接着用他那细长的腿来了个还算利落的击脚跳,然后开始高雅的旋转,把他那木偶似的身体扭来绞去,动人而又可笑地向空中频频点头致意,他是在跳舞呀!
跳完舞,他又继续散起步来。
我注意到,他天天上午都要重复一遍这套动作。
我想和他谈一谈,于是有一天,再向他致礼将来,我开口说:
“今每天气真好啊,先生。”
他也鞠了个躬:
“是呀,先生,真是和以前的天气一样。”
一个星期将来,大家已经成了朋友,我也了解了他的身世。在国王路易十五年代,他曾是歌剧院的舞蹈教师。他那根好看的手杖就是德•克莱蒙伯爵送的一件礼物。一跟他说起舞蹈,他就絮叨个没完没了。
有一天,他非常知心地跟我说:
“先生,我的老婆叫拉·卡斯特利。假如你乐意,我可以介绍你认识她,不过她要到下午才上这儿来。这个花园,就是大家的欢乐,大家的生命,过去给大家留下的只有这个了,假如没它,大家简直就不可以再活下去。我老婆和我,大家整个下午都是在这儿过的。只不过我上午就来,由于我起得早。”
我一吃完上午饭就立刻回到公园,不一会儿,我就远远望见我的朋友,彬彬有礼地让一位穿黑衣服的矮小的老妇人挽着胳膊。她就是拉•卡斯特利,过去深受那整个风流年代溺爱的伟大舞蹈家。
大家在一张石头长凳上坐下,那是5月。阵阵花香在洁净的小径上飘溢;温暖的太阳透过树叶在大家身上洒下大片大片的亮光。拉•卡斯特利的黑色连衣裙仿佛整个儿浸润在春晖里。
“请你给我讲解一下,小步舞是什么问题,怎么样?”我对老舞蹈师说。
他意料之外地打了个哆嗦。
“先生,它是舞蹈中的皇后,王后们的舞蹈。你懂吗?自从没了国王,也就没了小步舞。”
他开始用夸张的文体发表起对小步舞的赞词来。可惜我一点也没听懂。
忽然,他朝一直维持沉默和严肃的老伴转过身去:
“艾丽丝,让大家跳给这位看看什么是小步舞,你乐意吗?”
于是我看见了一件令我永生难忘的事。
他们时而前进,时而后退,像孩子似的装腔作势,弯腰施礼,活像两个跳舞的小木偶,只不过驱动这对木偶的机械,已经有点儿损害了。
我看着他们,一股很难言表的感伤激动着我的灵魂。我仿佛看到一次既可悲又可笑的幽灵现身,看到一个年代已经过时的幻影。
他们忽然停了下来,面对面伫立了几秒钟,突然出人意料地相拥着哭起来。
三天将来,我动身去外省了。我从此再也没见到过他们。当我两年后重返巴黎的时候,那片苗圃已被铲平。没了心爱的过去年代的花园,没它旧时的气息和小树林的通幽曲径,他们如何了呢?
对他们的回忆一直萦绕着我,像一道伤痕留在我的心头。
(张英伦译,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剖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初见老舞蹈师时见他拿着一根手杖,后来得知这是德·克莱蒙伯爵送给他的一件礼物,二者不只前后照应,也暗示着人世的沧桑。
B.老舞蹈师在一个早晨,“以为周围无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他之所以避开其他人,是由于他出身高贵、性情高傲、孤芳自赏。
C.老舞蹈师夫妇跳完小步舞之后,“突然出人意料地相拥着哭起来”,这种失态其实是一种宣泄,说明当时他们的内心压抑痛苦。
D.小说重视从小事中感受大年代,虽然“我”与老舞蹈师夫妇的相遇相识十分平时,但偶尔提到的“国王路易十五年代”,却使一般故事有了历史感。
8.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6分)
9.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进步中有要紧用途,这种用途体目前那几个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剖析。(6分)
2、古时候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换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般不容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可以,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居五年,秦人富强。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印,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随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日:“寡人恨不需要公叔痤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C.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D.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汇有关内容的解释说明,不正确一项是
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擅长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规范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黥是古时候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剖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商鞅投奔秦国,遭到孝公赏识。他本是卫国公子,恰遇秦孝公招揽贤才,于是通过景监见到孝公,说之以强国之术,孝公与他交谈,数日不觉厌烦。
B.商鞅旁征博引,说服孝公变法。他初步站稳脚跟后,又借历史兴亡来证明改革的必要,劝说孝公变法,最后孝公赐予他官职,又下达了变法的命令。
C.商鞅厉行法治,秦国太平富强。他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国人受此震慑,全都遵守法令,治安情况改变,民众家给人足。
D.魏国被迫迁都,惠王深表懊悔。魏国战事失利,无奈割让河西之地献给秦国以求和,并迁都至大梁,惠王感慨说,遗憾的是没听从公叔座的劝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干数。
(二)古时候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年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剖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表示,虽然我们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势力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期望自己能凭着真才实学通过正常途径进身,而不愿去探寻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意同意其他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15.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如此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哪些用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主人公的形象之美。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
(3)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
3、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中国画是融中国哲学思想、美学精神、绘画理念于一体的民族艺术。20世纪以来,新的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不断对中国化范围产生冲击,画家们既要突破传统观念推陈出新,又要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中国文化精神,( ),也造就了当今画坛的各种风格。
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中国画的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和表现方法有着其他画种没办法比拟的特殊性。为历代画家崇尚与传承,其伟大而完整的绘画体系,收获了一代代宗师。然而,也正是这千百来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随便逾越雷池,仍在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事实上,单凭笔墨功力,是没办法收获作品艺术灵魂的,__________新年代的中国画创作者,应该以笔墨激扬年代精神,让中国画在多元共融的艺术格局中维持鲜活的生命力。
1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适合的一项是(3分)
A.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使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
B.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体现着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
C.面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影响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
D.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使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不同
18.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用途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很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B.爸爸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大家父子之间这层让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C.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些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示在大伙面前。
19.文中面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适合的一项是(3分)
A.画家凭着我们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年代美术创作至关要紧的艺术法则。
B.画家能否凭着我们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呈现,是新年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
C.画家凭着我们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呈现,是新年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
D.画家能否凭着我们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年代类术创作至关要紧的艺术法则。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适合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低于12个字。(6分)
在奇妙的植物王国,春季到来之时,有的植物先开花后长叶,__________,还有的花叶同时成长,为何呢?大家了解,植物的芽有叶芽、花芽和混合芽三种,叶芽发育为枝和叶,花芽发育成花或者花序,混合芽则发育成既长叶花又开花的枝条。而先开花还是先长叶,与__________密切有关。假如花芽成长所需温度比较低,叶芽所需温度较高,则先花后叶;假如花芽__________,则先叶后花,而那些叶芽与花芽对温度需要一样的植物,花叶便会同时发育,形成花叶同现的景象。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需要保留重点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低于60个字。(5分)
2019年的永定河补水工程于3月13日启动。本次补水工程加强了补水力度,到4月2日,已累计输水3 100万立方米。另外,拦截在河道上的官厅水库发电站、珠窝水库下马岭发电站、落坡岭水库的下苇甸发电站全都停用,以保证补水全部灌入河道。现在,门头沟区城内102公里的永定河山峡段,近40年来初次达成全级通水。
4、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需要写作。(60分)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年轻人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动。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年轻人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途。1979年,“科学的春季”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年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年代年轻人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2049年,中华民族达成伟大复兴,中国年轻人接续奋斗……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年轻人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②1949年十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③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④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⑥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十一国庆节慰问信。
需要: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点;不要套作,不能抄袭;不能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1、现代文阅读
(一)
1.B 2.D 3.D
(二)
4.D 5.C
6.①港珠澳大桥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收获,被外媒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②港珠澳大桥证明当今中国桥梁建设水平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③从武汉长江大桥到港珠澳大桥,体现了国内科技实力的增强和不断革新的精神。
7.B
8.①用特点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如老舞蹈师过时的穿着打扮、木偶似的舞姿等,表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②用个性化的对话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老舞蹈师与“我”的交谈,流露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③用典型化的场景烘托人物状况,如让人遗忘的苗圃,村托了老舞蹈师失落的心态。
9.①故事切入自然,“我”不太喜欢喧闹,而老舞蹈师又每天来这里,两人相遇才大概,以此切入故事,自然而不做作。②有益于情节的集中与展开,苗圃既是表演的舞台,也是生活的舞台。③使故事有余味。苗圃铲平了,故事自然结束,但主人公如何了,叫人牵挂。
2、古时候诗文阅读
(一)
10.B 11.B 12.C
13.(1)圣人假如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假如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循旧制。
(2)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
(二)
14.D
15.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愈加直观地感觉到作者的心志。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步伐,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16.(1)邹忌修八尺有余 而形貌昳丽
(2)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3)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3、语言文字运用
17.B 18.B 19.A
20.示例:
①有的先长叶后开花
②植物的芽成长所需温度
③成长所需温度比叶芽高
21. 重点信息:①2019年3月13日;②永定河补水工程启动;③加强补水力度,停用发电站;④永定河山峡段近40年来初次全线通水。
4、写作
22.略